• 欢迎访问中国光电光电子行业网! 主办单位: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2006-09-18    来源:转载   阅读次数:3134 分享到: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下称:光学所)于1984年由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是我国进行光学和光学工程综合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光学所的创始人和所长母国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前南开大学校长(1985至1995),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前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副主席,美国光学学会(OSA)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高级会员(Fellow)。
  光学所成立以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科技和工程问题,积极开展现代光学技术科学研究,培养光学工程和光学两个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光学所有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并设有教育部 "光电信息技术科学重点实验室 ",以及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以光学信息技术科学为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有:光学/数字图象处理与全息术、光神经网络与模式识别、新型光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光纤光栅器件及现代光通信、光电子学、激光物理、激光光谱、激光技术及现代应用光学等。上述研究方向分属光学信息处理、激光光谱、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四个实验室。 光学所自成立以来,全所共承担重要科研项目170多项,其中获奖成果29项。获奖项目中包括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 已授权专利共20项, 其中包括在美国专利局获得的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6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已出版的学术专著、教科书及译著等共 24 部。
  光学所的教学与研究人员共 26 人, 其中有院士 1 名, 博士生导师 15 名, 教授 20 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 名, 副教授、副研究员 5 名。另有荣誉教授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杨振寰教授,加拿大拉瓦尔大学陈瑞良教授,美国AT&T贝尔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厉鼎毅博士及日本滨松光子株式会社昼马辉夫教授等。
  为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有:高等光学、工程光学、光学信息处理、非线性光学、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光谱学原理、光电子学、量子光学、薄膜光学、统计光学、现代光学设计、光子学基础、光学中的电子学方法、计算方法、光学中的微机应用等。到2004年已培养光学与光学工程学科的博士109名,硕士220名。这些人才在国内外大学、研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已发挥重要作用,受到普遍欢迎。1992 年在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组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试点中,光学所在全国高校的光学专业中得分名列第二。1995年,光学所的光学和光学工程学科经国家教委审准,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南开大学光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时,评估成绩在全国高校和研究所参加评估的17个同类学科中名列第四,在全国高校的光学工程专业中名列第二。
  光学所拥有优良的实验和研究工作条件。现有实验室在建南开大学伯苓楼中,总面积2000米2。每一实验室的教师和研究生皆配备个人计算机,连接成网并和国际信息网络Internet连通。可供开放使用的重要仪器设备总价值4800多万元,其中包括: 国际先进的50飞秒、2毫焦、1千赫兹重频飞秒激光放大系统,飞秒激光超微细加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超快速动力学过程研究平台,视觉诊断系统,激光共焦显微镜,各种气体、染料和先进固体激光器,高精度图象扫描仪,大幅面彩色喷绘仪,彩色胶片输出仪,1010M型显微密度计,MCC计算和图象工作站,EG & G 1215光学多道分析仪(OMAII),宽带光谱分析仪,宽带光源,光学相干层析(OCT)系统,防震光学平台,数字示波器,锁相放大器,高速摄像机及图象采集接口等。另外,光学所拥有60平米的恒温、恒湿、千级和局部百级超净实验室。此外,校图书馆、系资料室、测试计算中心等教学科研服务机构可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和测试计算服务。
  光学所积极推进改革与开放,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和交流。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和领导人参观光学所实验室及科研成果。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世界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和袁家镏夫妻,反射全息的发明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丹尼苏克教授,日本著名光学专家、国际光学委员会(ICO)前主席什内顺平教授,…。此外,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李岚清,科委主任宋健,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以及我国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等都参观了我所实验室或科研成果,给予很高评价。与此同时,光学所也有大量的研究人员到世界各地出国讲学、学术访问或参加学术会议。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现代光学与光学工程学科在利用光波作信息的获取,记录、测量、处理、存储、传输与显示等方面日益显示出其特点与优势, 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以光学与光学工程为主体的光学信息技术, 正在发展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引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与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为在南开大学建设一个能与国际同行携手攀登21世纪信息时代高技术的新高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培养跨世纪的科技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研究方向


  
  通信地址: 中国天津市卫津路94号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
  邮编:300071
  电话:(+086-22)23502275
  传真:(+086-22)23503118
  网址:http://it.nankai.edu.cn/imo/

相关企业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版权所有@2025
010-84321456/1457
coema@coema.org.cn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中国电科十一所园区